近年来,县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联系基层实际,务实创新进取,扎实做好政协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团结联谊、服务发展“四项重点工作”,在县级政协层面为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得到省、市政协的充分肯定。
一、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建立“三项制度”铸魂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政协党的建设上创新实干,实现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有抓手、有载体、有成效。
一是建立县委常委联系界别工作制度,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根据分工,确定由1名县委常委联系1个界别,定期走访委员,参加界别活动,“零距离”了解社会各界对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动态反映和意见建议。采取“领导出题目、委员交答卷”方式,促进委员建言资政。换届以来,15件委员建议得到县委主要领导签批,并进入决策实施。
二是建立界别成立临时党支部制度,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在8个界别小组成立临时党支部,在不具备成立条件的3个界别小组派驻党代表,健全基层政协党组织体系,实现了“哪里有党员委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
三是建立党员委员与党外委员结对工作制度,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104名党员委员与152名党外委员结对开展工作,在谈心交流、学习考察、建言献策等方面加强沟通,互帮共促提升履职能力。换届以来,5名党外委员被吸纳为中共党员。
二、始终坚持强基固本,建设“三支队伍”提能
按照“严管理、重素质、强服务”的原则,主动拉高工作标杆,扎实抓好政协常委、政协委员、机关干部三支队伍,努力提升政协组织履职的效能。
一是抓龙头,建强常委队伍。建立《常委会议议事规则》,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重要作用。建立《常委述职制度》,每年对政协常委出勤、作用发挥、履职尽责、工作成效等情况进行述职考评,将党员委员、副科级以上干部委员的履职考评情况提交县委组织部备案,在政协常委中形成比热情、比履职、比贡献的良好格局。
二是抓主体,建强委员队伍。严把委员选任程序和质量,推行纪检监察、检察、市监、税务等26个部门联审制度,换届中有25名拟任委员在联审中“落榜”。积极将各行各业群众认可、业绩突出的精英人才吸纳到委员队伍中来,委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21人、高级技术职称36人、优秀企业家39人,卢俊卿委员获评“致敬改革开放40年40人·中国最具影响力公益人物”,罗洪委员获评“2018年四川脱贫攻坚奋进奖”。制定《委员管理办法》,加强委员学习培训、履职管理和考核激励,做到有章可循、循章必严。
三是抓基础,建强机关干部队伍。树牢“抓好政协工作必须从基层基础抓起”的理念,扎实开展“作风纪律深化年”活动,健全机关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优秀政协工作者表扬、新进政协机关人员主席约谈等制度,严格实行相关委室和内设机构目标绩效管理,在机关中营造学习争先、业绩争优、团结协作、热情服务的浓厚氛围。换届以来,政协机关3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三、始终坚持团结联合,搭建“三个平台”聚力
充分发挥统战功能,积极探索和拓展团结联谊的新途径、新形式,广泛搭建团结联谊平台,不断汇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脱贫奔康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搭建“界别”平台聚内力。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界别工作的实施意见》,11个界别小组都明确县政协领导、专委会联系,落实2名召集人和1名联络员。对界别活动实行量化管理,各界别小组每年独立或联合开展学习调研、视察考察等活动4次以上,提交集体提案和社情民意各1件以上。每年给各界别小组安排3000元活动经费,表扬先进界别小组5个,有效释放了界别履职潜能。2018年,11个界别小组开展各类活动48次,为联系乡镇协调争取项目和社会资金500余万元,提交集体提案14件、社情民意信息328条。
二是搭建“商会”平台聚外力。县政协主席挂帅主抓商会建设,指导建立行业商(协)会7个、旅外异地商会3个、联建异地商会1个,指导建立乡镇工商联组织39个,成为苍溪籍外出乡贤凝聚乡情、共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换届以来,县内外商会组织开展交流研讨、招商引资洽谈等各类活动24次,吸引县外资金投入近10亿元,兴办各类经济实体172个,黄猫垭商会被表扬为“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三是搭建“宣传”平台聚动力。坚持“宣传鼓动”,开通“苍溪政协”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宣传政协委员中的先进典型,编辑出版政协委员脱贫攻坚纪实文集《勠力同心》《大爱至诚》,录制政协组织助力脱贫攻坚专题片《同心筑梦》《情暖山乡》《远山的呼唤》,在县电视台播出“政协委员风采”专题节目10期,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良好形象。
四、始终坚持服务发展,发挥“三个优势”增效
坚持把服务改革发展作为履职“主线”,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优势,积极引导全体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建诤言、献良策、作贡献,更好地彰显政协工作在助推脱贫奔康和乡村振兴中的使命担当。
一是发挥“智库”优势,积极建言献策。每年初,由县政协各专委会精选大会发言主题,并由县政协主席会议审议确定,随后明确牵头领导、联系专委会和承办界别小组。全委会召开前,县政协常委会、主席会分别对拟发言材料进行审议,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优选10余篇“精品力作”作为大会议政发言材料。换届以来,历年县政协全委会发言质量稳步提升,会后均有部分选题得到县委主要领导签批。作为县级政协全会的一部重头戏,大会议政发言被誉为我县协商民主的“高峰论坛”,《关于推进“苍阆南”协同发展的建议》等建议案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
二是发挥“人脉”优势,促进返乡创业。2015年,县政协牵头研制出我县促进返乡创业“六个一”回引机制,在全县大力推行“归巢创业1313行动”。换届以来,县政协充分发挥渠道通畅、联系广泛的人脉优势,“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展示苍溪发展成果、宣传创业政策、推介投资项目。在县电视台开办《梨乡骄子》专题栏目,宣传返乡创业优秀政协委员和企业家代表17人,带动全县新增返乡创业1200余人,回引资金超过10亿元。苍溪被评为“全国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5名创业成功人士受到国家、省级表彰,3名委员获评“苍溪十佳企业家”,4名委员获评“感动苍溪十大奉献人物”。
三是发挥“统战”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坚持把精准脱贫作为政协履职的应尽之责,积极引领各方力量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依托“万企帮万村”活动广聚民企力量,组织49家非公企业、商(协)会、450家个体工商户结对帮扶边远乡镇9个贫困村,捐助帮扶资金570万元,协调落实项目资金800多万元,帮助发展红心猕猴桃等特色产业近5000亩。依托“民主党派直通车”活动广聚党派力量,九三学社苍溪委员会、民盟苍溪县基层委员会、民进苍溪县支部委员会协助争取项目资金近1000万元,开展贫困群众教育、就医、产业发展等帮扶活动20余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九广合作”“盟医共建”“进教彩虹行动”等帮扶品牌。开展“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广聚社会力量,为委员量身定制“六个一”帮扶菜单,在县政协十届三次全委会上发动委员捐赠善款138万元,256名政协委员与513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动员部分企业家与60户深度贫困户结成对子,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5200亩,救助和帮扶重大疾病患者、贫困学生2000余人次,安排就业岗位1500余个,惠及贫困群众5.9万人次。(苍溪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