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山多林密、野生菌类众多。目前,正值夏季,雨水丰沛,湿度增大,野生菌生大量生长。野生菌是否有毒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不可轻信。近年来各地因误食野生菌导致中毒死亡事件屡屡发生,去年7月下旬,我县某乡镇发生一起农户采食野生菌中毒事故,中毒人员3人,在县人民医院紧急救治后康复。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请广大人民群众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菌。特别是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农村群体聚餐、建筑工地食堂等消费者集中区域不得在食材中使用野生菌,以防群体性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酿成悲剧,苍溪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出以下风险预警提示。
一、野生菌中毒症状
由于野生菌种类繁多,毒性成分复杂,误食中毒后往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中毒后的临床表现各异,以肠炎型较多,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休克,甚至肝坏死导致死亡和溶血性的中毒。
二、野生菌中毒的临床类型
胃肠炎型:潜伏期为10分钟至6个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流涎等,轻则对症治疗,可逐步好转,病死率低;重则吐泻严重,腹痛剧烈,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并伴有休克、昏迷,病死率高。
溶血型:潜伏期长,一般6个小时至12个小时,病人往往先出现恶心等症状,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部肿大等,少数病人会出现血红蛋白尿,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很快控制病情。
神经精神型:潜伏期半个小时至6个小时,除胃肠道症状外,尚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症状,重症者可有肺水肿、呼吸抑制及昏迷等,通常伴有明显的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出现幻觉、谵妄、昏迷等中枢神经损害,或发生嗜睡、精神错乱、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症表现。这一类型严重者死亡率高。
肝损害型:潜伏期较长,可达15个小时至30个小时,以中毒性急性肝损害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在初期一两天会有轻度胃肠炎表现,之后有一假愈期,其间除轻微乏力外,似乎已病愈,但实际发生肝损害,大多数病例接着出现肝、脑、心、肾等内脏损害,其中以肝损害最为严重,迅速出现黄疸及肝功能异常,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直至昏迷,也有少数病例在肝损害表现尚不严重时即因中毒性心肌病变或中毒性脑病猝死。此型病情最为凶险,病死率甚高,经急救治疗存活者,需度过2周至3周的危险期,方可逐步康复。
三、野生菌中毒后的急救措施
误食野生菌后在数分钟到三天(72小时),如果感到有恶心、头晕、呕吐、腹痛或有其他不适,要高度怀疑野生菌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前往医院治疗并告诉接诊医生自己进食野生菌的种类、时间、地点和同餐者。
(二)在等待救治时,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帮助中毒者催吐、导泻,从而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如大量饮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手指、汤勺、筷子等硬质东西刺激咽部促使呕吐,催吐后,最好让患者饮少量盐水,补充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休克。
若发现采摘、售卖、加工制作(餐馆、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村集体聚餐等)野生菌行为,请立即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12345”
附件:四川省和重庆市常见毒蘑菇图谱
苍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苍溪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6月30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