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五龙镇“千万工程” 解锁“精品乡村”密码

发布机构:苍溪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6 字体: [ ]

五龙镇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开年第一件事”,及时总结回顾2023年工作成果及短板,思考谋划2024年工作目标思路,以“一件事”撬动“大干事”,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两山”理论,答好“宜居乡村”必答题。以抓党建促发展,以“两山”理论为引领,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全面加强河道、林地、耕地保护及护林防火工作,统筹“山水林田”生态治理及“五清四乱”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乱修乱建、乱挖乱采等破坏生态行为3次,对辖区内林地、水源地落实常态化监管保护。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为美丽乡村建设,为推动五龙镇绿色崛起提供有力保障。2023年以来,实施各类项目28个,总投资2056.46万元。实施“千村示范工程”“百镇建设行动”农村环境治理项目,改造场镇人行道1.6万余平方米,投资680余万元完善场镇污水处理系统,场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7%,投入86万元的片区垃圾中转站1座建成,对174户农村户厕进行改造,新建公厕1座,累计完成厕所改建覆盖率达85%,城乡环境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开展绿美建设集中整治提升48个村组,清理“五堆十乱”100余处,拆除危旧废棚3处,清除各类破旧、过时宣传标识及小广告123余处,开展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2次,城乡人居环境综合督查3次。

做优“土特产”文章,答好“宜业乡村”挑战题。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产业兴旺既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千万工程”的重要支撑。产业是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经济命脉。只有牵好产业兴旺“牛鼻子”,才能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农村,擦亮乡村振兴“底色”。立足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秉持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将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提升村民的参与感和幸福感。以三会传统文化为引领,成功举办第四届年猪文化节、第一届文昌会,吸引2万游客休闲娱乐。2023年以来,依托三会研学教育基地,接纳2.2万余人到三会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收入超过160万元;2023年一期投资280万对三会民宿进行改造,目前正在营业,二期还将继续投入资金700万元,打造树尖上的餐厅等;2024年,五龙镇构建“产业园区+ 家庭农场”产业发展布局,推行“政府+挂联单位+党支部+企业(合作社 )+农户”的绿色发展模式,现有10-200亩大小业主26人,200亩以上业主4人,新建、改造提升产业面积600余亩,现有李、梨、猕猴桃产业2000余亩,五良融合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田形调整后种植油菜小麦4800亩,玉米5300亩,油料产量达到750吨,蔬菜产量1500吨,水果产量800吨,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5300亩、玉米5600亩,套种优质大豆、蔬菜2000亩。推动了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切实走出了一条强农富农、富民增收的新路子,以特色产业赋能,点燃乡村振兴“最强引擎”。

探索“微治理”模式,答好“和美乡村”问答题。乡风文明建设是打造“和美乡村”的必要条件,也是“千万工程”的蝶变升华。基层干部想要答好“和美乡村”问答题,就要当好乡风文明的“治理人”“协调者”。畅通村民自治渠道,以村委会为依托,通过廉勤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采用“板凳会”“围炉夜话”“红条工作法”“村民积分制”等形式保障群众“四事四权”,(四事即:“代表理事、老闫说事、五老调事、群众议事”;四权: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成功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帮助村民就近调解矛盾纠纷,聆听了群众的心声、呼声,鼓励村民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进一步丰富周边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023年以来,组织表彰一批“最美家庭”“家庭道德积分模范”“卫生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18户38人,选树一批“身边榜样”,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11户36人,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12支,注册志愿者1258名,开展志愿服务1020人次、入户走访345户、开展法律援助5次广泛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掘重塑新时代文明之风,组织开展“围炉夜话”活动20余次,群众坝坝议事会24次2000余人参加,群众积极献言献策,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24条,解决群众关心的惠民惠农、环境、公共设施等方面的问题342条。

下一步,五龙镇将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总体目标,坚定走党建引领、生态振兴的发展路,接续新篇章,奋进新征程,让绿色成为五龙镇村振兴最鲜明的底色。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 帮助说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苍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240001 蜀ICP备11026878号-2 川公网备5108240200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