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1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大会主席团:
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四川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经济委员会在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初步审查的基础上,结合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2019年计划执行情况
经济委员会认为,2019年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19年,省人民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和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战略部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日趋协调,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方式调结构任重道远,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还需加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还需加紧,区域金融等领域风险不容忽视。对此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2020年计划草案
经济委员会认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综合考虑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既坚持底线思维,又勇于担当作为,工作部署重点突出、措施有力。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关于四川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全面恢复。但随着境外疫情的持续蔓延和扩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困难和挑战增大,需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把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为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夺取我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集中攻坚,做好因疫致贫返贫人员帮扶工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及长江经济带生态问题整改,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防范化解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做好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深化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全力稳定投资增长。抓好全省700个重点项目特别是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建设,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超前谋划一批5G网络、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城际轨道交通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领域项目。充分挖掘消费市场活力,深入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稳定传统消费,培育新兴消费,推动更大规模“川货出川”。大力发展网络视听、夜间经济、智慧零售等新业态,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落实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政策措施,视情况适当延长部分政策措施执行期限、扩大部分政策适用范围,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扎实推进“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发展壮大五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10+3”现代农业体系,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维护粮食、种业安全。着力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四)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科学把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方向路径,谋划建设一批战略实施载体,持续深化川渝协作,不断加强战略协同。把“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置于国家战略全局来统筹谋划和深入实施,突出五大片区功能定位,做强成都极核,加快成都平原一体化发展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推动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加快发展并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着力补齐成渝地区中部区域发展落差,推动各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省级新区,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落实好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筑牢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底部支撑。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改革部署,最大程度挖掘和释放发展潜能。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构建全省国资监管大格局,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扎实推进“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建设与国际合作园区差异化发展,抓好开放大通道“硬件”和开放大平台“软件”建设,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抓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部署落地见效,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降低企业融资、用电、用气、用工、物流等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厚植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沃土。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统筹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好高考、中考相关工作。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加快补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短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财政收支管理,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基本民生保障投入,保障基层运转必要支出。建设平安四川,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