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苍溪县基层委员会、赵劲松委员:
你们在县政协十届六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将结果复函如下:
我县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美誉。全县大面积种植川明参、丹参、瓜蒌、黄精、白及、天麻、前胡、芍药等中药材10余种,目前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5.2万亩,年产量达10万吨,产值达12亿元。2015-2017连续三年获得全市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2017年获得全省中医药产业推进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中医药产业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6月被省中医药管理局、省财政厅确定为全省4个“四川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之一。近年来,我县立足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县“三个百亿产业”之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聚力打造中药材百亿产业集群,助推脱贫奔康和乡村振兴。
我们十分重视和支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一是专班子统筹推进。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中医药健康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中药材原料生产组、加工贸易组、中医药康养组,统筹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等10余个县级相关部门力量,研究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体系,统筹协调推进全县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二是专方案规划布局。编制了《苍溪县中药材发展规划(2017—2025)》,以川明参、瓜蒌、丹参等道地中药材为主,科学划分大宗药材发展区、动物药材养殖区、林下药材生态种植区、九龙山野生药材保育区、菌类药材生产区“五大区域”,实现产业结构和布局“双优”。做好对种植品种和规模的“宏观调控”,确定我县中药材的主打品种,坚持不懈地发展,突出我县中药材产品的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专资金扶持铺路。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近几年每年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800万元,用于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逐步完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医药加工奖补机制,最高可达200余万元,以政策扶持促进地企户共赢,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3至5个在全川乃至全国叫得响的苍溪道地中药材大宗品种,提升我县中药材品牌价值。对于到期的我县三大百亿产业之一中药材奖补政策将继续执行,同时我局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以我县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对接与落实中药材的奖补范围和中药材特色保险等措施。四是积极引进业主,带动大户稳增收。大力推行“大户+专合组织+基地”“大户+散户”等发展模式,探索实施退耕还林种植、荒山荒地种植、珍稀特色中药材园区种植,全县1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大户1537户,带动周边1.8万户发展中药材1.4万余亩,小农户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在基地基础设施配套、企业和业主技术服务、奖补等优惠政策方面加大力度,带动企业壮大、农户增收,将产业做大做强。五是品牌带动提质效。与中国医科院等10多家科研机构合作,编制10多项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加工准出、市场准入、质量可追溯等8大体系。积极培育苍溪川明参、苍溪瓜蒌、苍溪白及等“苍字号”品牌,打造GAP认证面积3万亩。苍溪川明参成功获得“双地标”认证。“苍字号”中药材在西博会、农博会等展销会上深受消费者青睐。六是做实中药材加工延链和营销。引进四川金瑞药业等10余家加工企业,大力培育贵合、青和药业等加工企业,建白及、丹参等中药材初加工厂8个、加工线3条、烘干场15处、储藏库3万吨,开发药酒、药茶、药膳、片剂等产品30余种,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率达70%以上。我县目前的现状一般是中药材企业和大的业主以及一些中药材经销商自己发展和销售,大型的“国”字号中药材企业和营销经纪人较少,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同相关部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中药材经纪人队伍,繁荣中药材交易,为我县的中药材产业作出不懈的努力。
今后,我们还将在中药材良繁基地建设、品牌提升、引进企业、营销经纪人队伍、产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联系协调,争取各类资金支持,共同推进我县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意见。
联系人:周胜华 联系电话:0839-5583110
苍溪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