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苍溪县2012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苍溪县2012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强化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全县食品安全状况持续好转,保障全县人民饮食安全。
总体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并重的监管机制,提升食品产业科学发展水平,解决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使全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查处,确保不发生Ⅳ级以上食品安全责任事件。
实现上述目标,要以实施《食品安全法》为主线,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为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
组织制定、实施我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有效开展评估工作;同时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充分运用政府网站、政府公告、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平台,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信息。
二、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逐步建立县、乡镇两级食品安全协调机制和县乡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充分发挥乡镇、村社组织力量,建立乡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专、兼职队伍,设立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做到城乡食品安全监管的全覆盖。
(一)强化“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严厉打击生产、提炼、销售、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的违法行为,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有效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
(二)加强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管理。继续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动,持续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主动公布一批查处的违法案件,形成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
(三)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整治成果。结合实际,选择食品安全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进行集中治理整顿,着重加强乳制品、食用油、肉制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酒类等重点行业领域综合治理。
三、强化食品安全全程监管
(一)加强农产品源头控制。大力推进农业、畜牧业、渔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统一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优质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强化质量安全跟踪监测和监督检查,加大农药、兽药、化肥、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加强农产品和畜产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大产品质量抽检频次,扩大抽检范围。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强化生产企业质量监管。落实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完善食品生产监管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严格落实企业进货查验、过程控制、出厂检验和记录等制度,建立企业法人定期履职报告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三)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严把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进一步深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进一步加大食品市场日常巡查力度,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大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的力度,切实提高食品经营者的自律意识,继续抓好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四)提高餐饮服务监管水平。切实加强对农村家宴的监管和指导,严防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严格执行餐饮服务许可制度,积极推进餐饮服务单位分级、分类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制;加大对大中型餐饮企业、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火锅店、小餐饮店等重点部位的监管力度;加大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现场监督力度,保障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组织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
(五)严格畜禽屠宰监管。全县选择3家A级资质屠宰企业、2家大型超市、30家肉品专卖店(摊点),开展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建设试点。完善放心肉服务体系技术系统,规范生猪屠宰企业监控终端系统运行管理。集中开展生猪屠宰行业专项检查,提高生猪屠宰加工行业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
(六)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落实食品安全监管任务,加强综合协调和信息宣传,强化舆情监测和工作督导;完善事件处置程序和沟通报告机制;抓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督查督办,妥善处置食品安全事故。
四、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食品安全责任机制,将食品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积极支持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各监管部门要主动配合协调,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食品安全信息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预警体系,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完善食品安全动态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及时统一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经验,互通情况,研究和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点带面,促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各类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四)广泛宣传培训,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将《食品安全法》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规划,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对执法人员和乡镇协管员、信息员及生产、经营业主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觉提高行业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引导,增强人民群众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加强风险管理,防控食品安全事件。树立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强化风险分析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立完善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要根据职责分工,明确专人切实做好风险监测、信息收集和处置工作,及时掌握各类产品的预警通报,针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认真研究分析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找出监管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加强主动防范,确保质量安全风险早预警、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坚决避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问题;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应对风险的督促,增强其自律意识,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专项行动;要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维护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需求权益。
(六)强化督查督办,确保食品安全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工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对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严格依法依纪追究因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责任人责任。围绕中心工作、热点、难点和媒体曝光问题等开展督查暗访,及时开展对乡镇及县级部门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促进各乡镇和职能部门抓好食品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