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冲刺高质量脱贫摘帽、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的决胜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市委、县委关于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及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全面落实“2344”发展方略,坚定“城乡统筹,文旅融合,农旅结合”发展理念,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四川省智慧广电试点县建设相关要求,聚焦聚力“九大比武”,打赢打好“四场硬仗”,为推动治蜀兴川苍溪实践再上新台阶和全县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明确导向,坚定发展信心
(一)明确理论指引导向。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和体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体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化旅游和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法宝,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县文化旅游体育系统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上来。
(二)明确决策部署导向。全面把握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文化旅游体育的决策部署。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确立了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的目标,提出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四川的支柱产业和建设一批“天府旅游名县”。市委明确了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和大蜀道国际旅游目的地、川陕甘接合部区域性文化中心的目标。全县上下要认真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大抓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合力,使努力推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大繁荣大发展成为每位新时代文旅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三)明确统筹谋划导向。围绕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和要求以及全县工作总体部署,结合行业实际,抓好中长期谋划,研判好产业发展规划指南,明晰思路、重点及方向,抓好乡村振兴、行业扶贫、项目建设、产业融合等方案编制,着力抓好文化旅游体育的统筹谋划。
(四)明确深度融合导向。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建立完善促进文化旅游体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推进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项目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对外交流融合,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形成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新思路、新机制、新格局。
(五)明确重点目标导向。2019年是文化旅游和体育重组后的工作元年,也是文化旅游和体育工作的大抓之年、大干之年。要充分挖掘“山、水、林”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农业、商贸”等产业优势,紧抓发展机遇,进一步提振推进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力争实现全县接待游客760万人次,文旅收入突破54亿元,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率达90%以上。
二、聚焦民生,猛攻脱贫攻坚
(六)推进行业扶贫。完善提升一批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全面完善广播村村响和应急广播体系,提高广电有线网络覆盖质量,加大公益电影放映和送文化戏曲下乡等流动性文化服务力度。发展培育一批旅游专合组织、旅游型家庭农场、小型旅游企业、旅游骨干企业,积极开展旅游扶贫示范村、文化扶贫示范村、乡村民宿达标户等创建工作。在贫困村、非贫困村、聚居点新配置安装一批健身器材,全面改善乡镇、村、社区居民健身条件。
(七)加强东西部协作。打造浙江省干部职工疗休养基地,开辟1条精品疗休养线路,策划包装一批生态康养旅游项目,主动开展和参加浙江省等东部城市文化旅游体育推介交流、会展节庆等活动。加大东西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开发合作,力争引进实力文化旅游体育企业1家以上、文化旅游体育投资项目1亿元以上。加快推进东西部协作项目实施。
(八)做好驻村帮扶。充实并调整驻村帮扶力量。协助指导帮扶村产业发展,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强化帮扶村文明新风培育,提升村容村貌和老百姓精气神,协助开展脱贫感恩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面完成帮扶户全面脱贫、帮扶村全部退出和贫困县摘帽任务。
三、立足发展,提升综合优势
(九)做好资源保护利用。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和统一安排,开展全县文化旅游资源和体育场馆大普查,做好寻乐书岩、黄猫垭战斗遗址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及历史文化名城、村镇、街区申报命名,开发利用好古村落、古建筑、古遗迹遗址等资源。加大文物安全工作的落实力度,确保文物安全。积极抓好非遗名人传承创新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工作。
(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三馆”提升计划,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和“两馆”数字化、总分馆制建设,打造一批标准化、规范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数字文化驿站、群众体育健身场馆,确保全县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率达到90%。深入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改革和错时延时免费开放。
(十一)推进基础配套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公路、集散中心、咨询服务点、导视系统、特色购物(美食)文化街区、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在县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开放基础上,充分融入旅游服务功能,将文化体育阵地建成集休闲、娱乐、玩赏、体验的重要场所。
(十二)搭建运营管理平台。实施“高清四川·智慧广电”“数字化苍溪”“视听乡村”“书香苍溪·全民阅读”等民生工程,开展“全省智慧广电试点”建设。实施传统工艺“提升点”“师带徒”工程,推进传统文化振兴,完成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库建设,完善非遗保护设施建设,搭建非遗传承展示平台。加强川剧、灯戏、山歌等戏曲剧种和手工丝毯、唤马剪纸、永宁火龙、元坝狮舞、云峰锣鼓等传统艺术的保护与扶持,搭建传统文化交流传承平台。推进旅游目的地运营平台建设,启动市、县、景区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建成智慧旅游综合体项目。
四、抓实项目,夯实发展后劲
(十三)推进实施一批市县重点项目。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做好项目“大比武”,持续推进黄猫垭·三溪口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区、紫阳山康养旅游区、旅游景区连接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鳌鱼湾农旅园、鸳溪谷、梨仙湖欢乐水世界等一批项目启动建设。
(十四)储备包装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立足当前、着眼发展、发挥优势,以嘉陵江为主线、“嘉陵十景”为品牌,精心包装储备一批集休闲娱乐、康养度假、乡村拾趣、户外运动等功能的文化旅游项目,瞄准实力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主动出击招引,积极对接落实,力争新签约梨仙湖水世界、苍溪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文化旅游体育项目。
(十五)积极对接争取一批上级项目。深研吃透关于推进支持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产业发展的国家和省级政策,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对标对口包装一批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文化创意、影视娱乐、公共服务等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支持。
五、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品质
(十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做好“文化+”“旅游+”“文旅+”文章,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科技、体育、康养、商务等重点领域融合,加快发展文化制造、文化创意、影视娱乐等重点文化产业。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开展乡村文化振兴行动,做强做优文化旅游龙头企业,新引进一批规模以上和限额以上乡村文化旅游企业,培育一批民间传统手工艺产业,推进非遗文博等文创产品深度开发,研发一批本土特色乡村文创产品。
(十七)做实产业发展规划。充分挖掘文化特色,利用优势资源,突出融合发展理念,以生态为主题,以全域乡村旅游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主调,做实顶层设计。以嘉陵江为纽带,以县城为核心调整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点、线、片,做强乡村旅游,做优红色旅游,做活水上旅游,做精康养旅游,统筹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用文化涵养提升产品品质,用旅游体验传播乡村文化,塑造苍溪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十八)构建产业发展体系。全面构建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新体系,实施大嘉陵文化旅游品牌培育计划,深度挖掘嘉陵江文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水上旅游等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嘉陵江乡村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实施旅游精品景区培育工程,按照“一个旅游景区,一个特色主题,一个主导产业,多种业态并存”的发展思路,突出主题,错位互补,做精旅游景区,做实旅游业态,做活文旅产业。坚持“政府扶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企业自主运营”,积极发展培育一批文化旅游体育企业。
六、树立品牌,展示对外形象
(十九)打造乡村节庆品牌。围绕“醉美梨乡,水墨苍溪”主题,高规格承办四川省第十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春季)分会场活动,开展好苍溪梨花节、苍溪红心猕猴桃采摘节等特色突出、辐射广泛、参与性强的地方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积极谋划指导乡镇开展各类文化旅游体育活动,充分展现地方特色文化、良好生态环境、宜居宜业氛围,打造苍溪乡村节庆品牌。
(二十)推广文体活动品牌。通过积极参加和承办国家、省、市文体赛事活动,带动文体事业发展,培育壮大文体协会和专业社团,打造和推广“梨乡大舞台”群众文体活动品牌。争取承办一批国家、省、市级文旅体育活动,指导开展一批地方传统文体活动,做好一批艺术惠民活动,引导开展一批群众自发性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文艺创作活动和系列重大文化庆祝活动。聚焦“中国梦”、乡村文化振兴、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等题材,创作一批艺术精品力作,创排一批本地特色节目。
(二十一)做实示范名片品牌。积极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天府旅游名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特色文旅村镇、A级景区、特色文化街区等创建工作,加快黄猫垭红色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3A级景区工作,开展星级酒店、特色餐饮店、民宿酒店、文旅企业等品牌企业培育。
(二十二)宣传苍溪故事品牌。加大成都、西安、重庆、兰州等重点客源地高铁沿线城市和浙江省东西部协作城市宣传营销。持续开展主题营销活动,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开展精准营销。制定营销优惠政策,加大组团旅行社落地营销。积极推动苍阆南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和嘉陵江沿江30余个县区共建“嘉陵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联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文化旅游交流与营销活动,持续推进三门等地区和苍溪开展区域文化旅游体育交流合作,推动苍溪文化旅游体育“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增强苍溪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活动,抓好广播电视舆论引导,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专题专栏报道,讲好苍溪故事,发好苍溪声音。
七、强化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二十三)强化监督促管理。全面加强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监管,推进文化旅游市场乱象治理。实施“高清四川、智慧广电”“视听乡村”工程,推进“三网”融合,打造全媒体宣传格局。组织推选一批广播电视节目参与省市评选活动,推进绿色频率频道建设工作,指导监管全县广播电视宣传和理论文献片、纪录片、影视动漫的制作和播出,加强对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管理。做好行权平台、两法衔接平台运行,杜绝以罚代刑问题。
(二十四)强化执法促管理。加强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输机构管理,严肃查处擅自开设频率频道、播放盗版电影电视剧及违法违规广告行为。积极开展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整治和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持证机构管理。做好重点时段、重要节目安全播出、网络安全和设施保护等工作。以旅游景区、涉旅企业、网络文化、印刷发行、歌舞娱乐、营业性演出、艺术考级、“黑广播”、体育等行业为重要内容,以景区、校园周边、车站、影院、城乡接合部等场所为重点对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
(二十五)强化服务促管理。落实“放管服”要求,开展文化旅游体育市场行政审批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推动文化旅游体育领域行业组织诚信体系建设,构建良好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强综合执法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八、落实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二十六)加强思想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七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县委十三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思想教育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十七)加强党风建设。经常性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常态化开展作风纪律整治,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纪律意识和敬畏意识,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抓实蒲波案“以案促改”工作。加强机关和基层党建,建立健全机关和事业单位党组织,引领工青妇群团组织发展。持续实施“两新”党组织“两个覆盖”质量提升攻坚行动,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号召力、凝聚力。
(二十八)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协调议事机构和工作推进机制,常态化召开推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会议,推行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领导联系机制,增强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力。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县委部署要求,高质量完成文化旅游体育机构改革任务,加强机关制度化建设,确保工作人员到岗、履职到位,提高办公信息化水平和办文、办会、办事水平。
(二十九)加强政策支撑。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支持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执行《广元市支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优惠政策》《广元市旅游营销优惠政策》,结合实际,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措施,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三十)加强人才培育。坚持正确导向,严格选任程序和标准,培养选拔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和人才。实施乡村文化旅游能人支持计划、基层业务骨干轮训计划,培育一批乡土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志愿者。探索建立“乡村文化和旅游职业经理人”制度,培养造就“懂文化、懂旅游、爱农村、会经营”的新型文化旅游职业农民队伍。创新文化旅游体育高层次人才公开引进模式,突出专业技能,对特别优秀的人才,予以适当放宽年龄、学历等限制,破格录用。
(三十一)加强工作统筹。统筹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和信息发布工作。坚持不懈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文化旅游市场乱象治理。扎实做好机要保密信访、政务公开、档案、统一战线、民族宗教、防邪、禁毒、低碳发展、依法治县、维稳综治、文明城市创建、应急管理、安全、统筹城乡、机关效能建设等工作。加强直属单位管辖范围内的社会团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