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冲、杨明忠、罗什等委员:
你们在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实施农旅扶贫,推动苍溪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将办理结果复函如下。
近年来,我县依托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坚持“农旅结合,以农建旅,以旅促农”发展思路,深挖资源内涵,探索山区农旅融合发展,先后打造了百里香雪海、四季寻乐汇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创建了梨博园、柳池新农村文化园、寻乐书岩、青龙农旅园、天新农旅园5个农旅融合的国家A旅游景区以及三会等农旅景点,全县有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镇5个、乡村旅游特色乡镇2个、乡村旅游精品村寨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5个,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新业态,2014年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功探索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苍溪样板”农旅融合发展经验,2016年评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
“十三五”期间,我县将以推进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强县为目标,积极实施“旅游+”“+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农旅、文旅深度融合,做强做大苍溪农旅产品,打造苍溪特色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全面推行旅游扶贫“八大工程”,实现旅游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苍溪建设。一是实施“全域旅游规划”工程。“线路整合、资源整合、业态整合、多规合一”,以乡村振兴为脉络完善全县旅游总体规划。依托乡村生态环境和民俗风情文化,以彰显特色为脉络完善旅游重点乡镇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依托村庄原有机理和整体风貌,以“一村一品”为脉络打造13个旅游扶贫重点村,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实施“旅游产业带动”工程。围绕市场需求,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有机融入文化创意、生态康养、研学旅行、工业文化、田园景观、体育运动等多元要素,培育特色乡村旅游新产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业态,盘活农业园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文化产业园区。优化旅游景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旅游功能布局,完善基础要素配套,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三是实施“旅游节会营销”工程。搭建乡村旅游营销平台,改版创新苍溪梨花节、猕猴桃采摘节、漓江农民运动会等民俗特色节庆活动,以节促建、以会促销,促进旅游商品和产品营销。借力报纸、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开展旅游产品宣传推介,开通“苍溪号”旅游专列融入阆苍南以及嘉陵江流域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带,积极拓展川、陕、甘、渝等周边城市的客源市场。四是实施“旅游商品转化”工程。挖掘传统工艺、农产品等开发旅游文创产品,研发苍溪特色旅游商品、“苍溪味”名宴名菜名小吃;推进“旅游+农村电子商务”,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销售网络发展,实现产品就地对接市场。组建乡村旅游协会,引导乡村旅游合作社建设,促进旅游商品生产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五是实施“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乡村振兴旅游扶贫培训基地,整合利用各类培训资源,组织旅游管理人员、旅游致富带头人、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人员开展旅游扶贫考察学习和邀请省市旅游、扶贫、商务等部门开展旅游经营管理、市场拓展、产品包装营销和接待服务专题培训,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增强旅游扶贫持续发展后劲。2017年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200人次。六是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工程。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按照“一管二改三建四满意”思路,在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中推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应用,重点针对县城区加油站、旅游干线、景区(点)分期分批新(改)建一批旅游厕所,逐步实现旅游厕所布局合理化,管理规范化,环境优美化,质量标准化。已建成A级旅游厕所10座,2018年将再建30座。七是实施“旅游创业引资”工程。推行PPP模式打造重点旅游项目、招引社会资本开发旅游项目、原住民参股合作建设旅游景区、争取政策性专项资金配套旅游基础设施、落实政策支持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等措施,实现旅游开发多元化投入,掀起旅游创业热潮。八是实施“旅游创新融合”工程。培育壮大三会休闲农业、新店子、黄猫垭乡村旅游等一批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优化并推广“业主+农户”“旅游商品+电商”“旅游人才+培训”“旅游从业+园区”“旅游投资+服务”“旅游配套+融资”“旅游营销+市场”等产业模式,创建旅游产业创业基地,探索“旅游创业基地+辐射带动”旅游发展模式,实现全域旅游联动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已有24家社会投资的文化旅游开发公司、3家国有投资公司、2家旅游产业合作社参与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感谢你们对我县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宋刚 联系电话:1355096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