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苍溪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27号提案办理结果的复函

发布机构: 苍溪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2-02-21 字体: [ ]

杨越、刘建君、宋洋、邢莉琼、马林、向燕琼、郭芳委员:

你们在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村撂荒土地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将结果复函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统计,全县一年以上弃耕撂荒的农户近2万户,撂荒耕地5.2万余亩,撂荒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2%(三调耕地基数)。撂荒成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无人耕种导致耕地撂荒。我县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6万,且为主要劳动力。在家的基本是老人、妇女、残疾多病的人群,60岁以下从事农业生产已是稀有资源,70—80岁的成为了主要劳动力。劳动力大量输出导致耕地撂荒1.8万亩,占撂荒面积的34.6%,缺乏劳动力的农户被迫放弃耕种导致撂荒。二是效益低下导致耕地撂荒。近年来,由于种子、化肥、农药等“三农”物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种粮成本不断提高,但粮油价格持续较低,农业生产效益十分低下,瘠薄地、边远零星地土地收益更是入不敷出,导致农村部分在家人口也不种粮,种植效益差导致耕地撂荒0.8万亩,占撂荒耕地的15.4%。三是基础设施差导致耕地撂荒。农业是自然风险大的弱势产业,受自然制约程度大,尤其是处于高山位置偏僻零星、分散、瘠薄的土地自然条件较差,肥力不高,管理也不便,时间久了,那些零星、偏远的土地就无人问津,加之农田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太少,水利设施不配套,部分水利设施无力修复,有些田块难以耕种,不仅普通农户不愿继续耕种,粮油新型主体也不愿参与流转经营。基础设施差、农业机械无法进田入地导致耕地撂荒2.6万亩,占撂荒耕地的50%。四是农机装备弱导致耕地撂荒加剧。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我县现有的农机装备能力严重不足,全县现有使用能力的插秧机不足100台,拖拉机、收割机、微耕机普遍存在“三多三少”(动力机械多,配套作业机械少;高能耗低性能机械多,智能复合型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现象,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农业机械的短板严重制约我县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二、工作举措

2021年,我县按照中央、省、市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撂荒耕地治理工作。

(一)强化组织措施。一是制定治理方案。印发了《苍溪县开展撂荒耕地整治利用推进“应种尽种精耕细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转发了《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耕地撂荒整治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通知》《全省粮食扩面增产“四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要求各乡镇以村为单位开展撂荒耕地摸底调查和整治利用。二是召开专题会议。7月中旬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到村一级的全县耕地撂荒整治利用视频会,为全县撂荒地整治利用工作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严格检查督导。县上成立了6个耕地撂荒整治利用工作督导组,对各乡镇耕地撂荒整治利用进行检查督导,对工作进度慢的乡镇由县委对其主要领导进行了约谈并限期整改。

(二)精准施策整治。一是主体培育推动。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解决今后农村“谁来种地”的唯一途径,撂荒地整治能不能得到持续解决主要看我们主体培育能不能得到真正落实。我县始终把主体培育作为整治撂荒地的重要手段,加强政策扶持,强化资金支持,开展技术帮扶,逐步实现耕地向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组织集中。2021年,全县新增以种植业为主的家庭农场近600家,种植业家庭农场达到了1685家;新增以种植业为主的专业合作社38家,种植业专业合作社达到了近500家;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土地近16万亩,特别是全县符合国家标准的200余户规模种粮大户,流转土地近5万亩,为撂荒地整治利用奠实了人力基础。二是项目资金推动。坚持项目引领作用,紧紧盯对撂荒地整治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目标,全力以赴推动撂荒地整治利用工作。建设良田夯实基础。全县整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等项目20余个,投入财政资金3.0561亿元,市县配套4230.59万元,吸引社会投入5883.24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生产道路等基础配套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亩。休耕轮作扩种面积。安排轮作休耕项目资金1500万元,在东溪等27个乡镇完成扩种大豆6万亩,在东青镇等26个乡镇完成扩种油菜4万亩。提升装备开展服务。全县200余家新型粮油生产经营主体采取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耕种土地,完成小春小麦、油菜病害防治、机收环节社会化服务面积20万亩,完成水稻机耕、机插、田管和机收社会化服务面积10万亩。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确保了有撂荒风险的土地实现常年正常耕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持续加大撂荒地整治利用力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打造粮食优质产品,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一是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种粮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建立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二是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措施。严格落实“谁种粮,谁受益”,做到“多种多补、少种少补,谁种补谁”,加大政策资金购买社会化服务力度,逐步提高种粮大户粮食生产的手段与能力。三是逐步建立园地退出机制。积极探索荒芜园区园地退出机制,试点启动白鹤柳池园区还田还粮改造,稳定全县粮食种植面积。

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今后多提意见。

联系人:温仕雄    联系电话:0839—5583110



苍溪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1月27日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 帮助说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苍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240001 蜀ICP备11026878号-2 川公网备5108240200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