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苍溪县委员会:
您在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推进苍溪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将结果复函如下:
一、文旅融合基本情况
(一)景点资源情况
全县涉及农旅融合国家A级景区10个,其中4A共2个、3A共2个、2A共6个,已打造“百里香雪海”“四季寻乐汇”两条乡村文化旅游线路,近三年来开工建设的涉旅项目有寻乐书岩、老鸱山药博园、梨仙湖湿地公园、黄猫垭三溪口景区、玉带峡、紫阳山、鹿鸣谷、花海乡田等。
(二)品牌创立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已创建全国首批文化工作先进县、中国楹联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雪梨之乡、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全省十大最具潜力农村观赏地、1个中国最美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文化示范县、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生态红色旅游示范县、四川首批乡村文化示范县、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四川省首批乡村扶贫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梨花节被评为“全国最受公众关注文化旅游节庆”,黄猫垭桃花节、唤马剪纸艺术节、白桥油菜花节、玉带峡玫瑰花节等节会活动已逐渐形成品牌效应。
(三)产值情况
近三年实现游客接待平均7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46亿元,文化产业主营收入10亿元,增加值2.68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文化旅游产品龙头的引爆点。从总体来看,全县涉及文化旅游的企业、景区、场所等已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要,但从质量上看均存在粗放型、低端型、分散化、自由化的现状。一是缺乏如阆中古城、剑门关等这样的龙头产品,难以形成“1+N”的聚集效应和龙头效应,我县被称之为“乡村旅游”原创地,但实际上存在着特色不够、配套缺失、分布散乱等现象,不能真正形成乡村旅游市场。二是缺乏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理念。难以形成产业市场。如三会村目前有民宿、培训基地、山地运动、野外拓展等业态,以及龙吟谷、文昌书院等景观节点,但均存在各自为阵的自发性、随意性现状,难以形成旅游目的地;三是缺乏总体规划。如我县就旅游而言的龙头产品现存在云台山、九龙山、亭子湖等不同的声音;策划的以嘉陵江为纽带的嘉陵十景均为点状分布、规划同质、业态同质、文化同质,存在着“统而不力,分而不合”的现状,不能形成引爆点。
(二)缺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切入点。从总体上看,旅游需要文化提升内涵品质,文化需要旅游实现传播展示,我县目前的现状是旅游仍以乡村休闲观光为主,文化仍以活动配套为主,一些文旅项目仍存在着简单的“文化+旅游”嫁接型、拼凑型,文化产品的策划没有实现系统化、品牌化,如唤马剪纸、石门笋壳画等文创产品均处于个体化、小作坊状态,没有规模。阆中古城无论是建筑风格、经营业态、文创产品等均展示的是浓浓的三国文化,而寻乐书岩是以书法文化为主的景区,但缺乏文化互动、文化展示等渗透感,仅局限于雕塑+广场+石刻的硬文化。业内人士认为“文化到旅游隔着一张纸,旅游到文化隔着一座山”,表明了文化旅游之间存在着融合的差距,这也是我县文旅融合的最大痛点。重庆武隆的《武隆印象》一台文艺节目炒红了整个武隆,广安因红色文化带动了广安的全域旅游,这些都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成功案例。我县的临江寺放船台、云台山的天师墓、青山观的状元坟、大获城的抗蒙遗址等在国内都是唯一的文化资源,但最终没有实现旅游化的归宿。
(三)缺乏产业体制推动的着力点。一是从规划层面上看: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大众融合的产业,在我县的一些项目推进中,缺乏文化旅游规划引领和融入,存在着“嵌入式”“表现式”等“打补丁”的现状,甚至一些综合性项目规划各自为阵,导致文化不同、主题各异、风格相斥。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目前拥有36个文创项目,100余名艺术作家、设计师进驻,靠的正是一套有力的规划引导机制和陶艺文化特色。二是从推层面上看:我县的一些文旅项目清单式、责任化的方式无疑是成功的,但从建设的质量把关上应该坚持一个漏斗下,实行专班统筹,这样避免部门之间的相互“打架”。三是从投资层面上看:文旅项目绝大多数是社会投资,但通过近几年来引进的10多个项目来看,对我县投资环境给予肯定的少之又少。如玉带峡景区的道路,县领导多次现场办公需解决可进入性的问题,但三年来至今不到一公里道路不能落实。重招商协议、轻服务协调;重企业责任、轻配套支持;重调研表态、轻落细落实;重任务分解、轻部门减压。四是从关注层面上看:县级层面关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旁落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事业发展责任在部门,而产业的发展在于统筹协调推进。
(四)缺乏产业发展保障的支撑点。一是在要素保障上:文旅产业市场配套的“吃住行购”等要素不齐或品质不高,苍溪旅游不能形成吸引力和目的地,基本上都是过境游、赠送游。“吃饱饭、加满油、路过苍溪不停留”已成为文化旅游市场的现状。二是在政策保障上:沿用的招商引资政策有明确的支持导向,但不具体化,操作过程中不能落地,尤其是土地供应、手续审批、奖励扶助等方面落实困难。川北古玩城是全县仅有2个5A级购物点之一,因为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目前已关门停业。从全县近几年来的情况来看,一些好的文旅资源因乡镇缺乏资金配套支持,导致乡镇在打造开发上没有积极性,抓发展的落点在文旅部门。如石人寨的自然风光和地质奇观是很好的资源,但每年均由石灶乡政府在项目中挤资金一点一点打造。三是在资金支持上,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民间资金投入的“药引子”缺乏,文旅产业投融资平台缺失。阆中市年均仅文旅营销经费5000万元,而我县旅游基金仅100万元。四是在协调服务上,文旅部门职能职责受到局限,一些已建成的文旅项目在经营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解决未落实。如五峰峡漂流是苍溪水上运动和旅游的一个好项目,但企业提出的土地问题、配套问题以及劳资纠纷问题不能解决,导致已投资3800多万元的项目存在经营两年后处于瘫痪状态。
三、文旅产业发展的打算
(一)坚持大格局统筹谋划。文旅产业坚持“差异化发展,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思路”,既要立足本地资源和优势,又要借力周边市场进行统筹谋划。一是在总体布局上,叫响“最美嘉陵,仙居福地”这一品牌,以县城为中心,围绕嘉陵江、九龙山,做好以山水为特色的旅游文章,以瓦口隘、放船台、云台山、新店子、青山观、红军渡等独特资源包装三国文化、史诗文化、宗教文化、状元文化、红色文等系列文化品牌,规划以县城为中心的东西南北4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县城+环线+景区+特色村庄”的格局;二是在市场定位上,主动融入苍阆南协同发展文旅产业联盟以及大秦巴、大蜀道、大嘉陵等全省的“大盘子”,以资源共享、文化互通、市场共建、借位发展为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川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文旅产业大县;三是在融合发展上,倡导以旅游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融合工程,积极推进旅游+(文化、体育、农业、林业、医疗等),打造一批高品质文化产业园、康养目的地、休闲农业园区等;自然资源部门在用地调整上,交通运输部门在快捷通道上,住建部门在特色街区以及特色小镇上,农业农村部门在美丽新村建设上等都应结合文化、旅游统一进行规划,积极开展文创产品研发以及文创小镇建设,有效释放苍溪独特的文化魅力。
(二)坚持大品牌高端策划。苍溪应在资源品牌向市场品牌转化上大做文章,形成可以引导市场、影响市场的苍溪印象。一是特色品牌。围绕嘉陵江,按5A级景区标准进行总体策划包装,真正形成“梨乡画廊、苍翠成溪”的旅游形象品牌;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充分依托气候、乡村、文化、森林、水域等做实乡村旅游、森态康养、研学旅游、水上体验等系列品牌。邛崃的文笔山村酒文化、崇州道明竹艺、米易县冬季阳光等这些都是品牌理念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二是文化品牌。围绕文化策划除梨花节之外地放船台诗歌文化、嘉陵江纤夫文化、云台山道教文化、青山观状元文化等文化节会、文化创意实景展演以及文化交流大会等活动,以文化活动形成鲜明的市场造势,打造周边市场唯一的文化品牌。三是配套品牌。深度谋划以苍溪文化植入为主的文创产品、风情小镇、文化街区等,开发以雪梨、红心猕猴桃、山珍、河鲜等为主的菜系品牌,打造森林人家、农耕小住、亲水颐养等为特色的系列民宿品牌,为文旅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特色基础。
(三)坚持大项目支撑发展。一是明确资源为政府统一管理的职责和主动权,防止一些社会资本进入后的过度开发及资源占用,对全县文旅资源再度进行普查,通过市场评估后按照“保护、利用、开发”的原则建好分类目录,有选择性地根据资源谋划一批有市场、有影响的大项目。如亭子湖开发,其水域、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是嘉陵江流域中的比较好的资源,如按旅游公路标准建好环湖旅游环线,加之一些必要的配套设施,一个高品质的景区很容易形成,而且会具备很大的市场潜力。旺苍按5A级标准开发米仓山,苍溪也可以按5A级标准规划打造亭子湖。二是要坚持项目规划为先,防止产品的低端化,对谋划的项目分长期、中期、短期进行思考建设,列出项目清单,落实项目责任,明确项目建设方式,按照谋划一批、提升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各乡镇要树立项目规划意识,每年策划包装1-2个重点旅游项目,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考核。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平台融资、政企合作等力度,全力破解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组建文旅投资国有平台公司,或依托现有的国有投资平台赋予旅游投资职能,压实旅游投资任务,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有效解决文化旅游部门即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问题。
(四)坚持大市场引领发展。一是对内培育市场。通过调研发现,文创产品、医疗康养、乡村民宿等产品极具市场潜力,而我县缺乏自然山水资源,但这方面很有优势。阆中、剑阁、昭化等地做景区市场,我县应在文化供给、要素保障等方面培育消费市场。与此同时,我们应在旅游精细化服务上做文章,增强文旅产业的软实力。二是对外拓展市场。文旅产业要研究的是如何增加流量和引导流量。应加大与周边县区文旅市场整合营销力度,共同谋划如嘉陵文旅年会、红色文化旅游联盟等相关活动,主动融入,吸引流量。要加大“走出去”营销 ,在川陕甘渝等省际城市等与当地文旅部门、旅行社等合作建立文旅宣传展示窗口。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作,讲好苍溪故事,唱响苍溪歌曲。三是对中聚集市场。要积极培育并服务旅行社、星级酒店、文化企业等,通过市场化运作,支持地方文旅企业发展,依托这些企业的资金、人脉、项目等去牵线搭桥找市场。我县应组建文创、旅行社、酒店等社会化团体,以协会聚集社会力量助推文旅经济的发展。
(五)坚持大服务保障发展。就我县而言,文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本的有机融合,要实现融合就 离不开政府的高质量服务 。一是政府应出台文旅项目落地苍溪的优惠政策,重点是行政审批、规划指导、资金奖励、基础配套等,“筑巢引凤”;二是鉴于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大多数企业眼光投向了文旅产业,地方政府应建立起“保姆式”服务机制,盯住一个项目,从招商—指导—协调—配套—奖励—营销宣传等方面实现一套班子抓到底。三是文旅主管部门要敢破敢立,充分发挥其文旅经济发展中的“总协调”作用,加大文旅产业供给侧改革,树立鲜明的市场导向、环境导向、问题导向和服务导向,真正服务好市场这只手。四是加大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我县地方文化底蕴深厚,但现有的一些文化民间艺人因缺乏系统培训、项目扶持而不能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政府应建立起民间传统文化技艺及艺人档案库,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有选择性地进行培养,有计划的孵化一批文化基地。
(六)坚持大创新探索发展。我县文化旅游产发展客观上讲仍处在初级阶段,如何实现大发展,我县应当积极探索一些新的发展思路,在一些领域内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创新资源开发的参与模式。如何实现文旅资源的有效转化,除政府项目投资、社会资本注入外,在乡村旅游领域内探索乡村旅游合作社作为平台,吸引更广泛的群众以土地、住宅、技艺、劳动力等不同方式入股,有效解决利益分歧、资源侵占等问题,可以实现原住民、新村民、游客、投资方、当地政府多方利益有效协调,形成良性互动。浦江明月村这种模式比较成功。我县五龙三会村、寻乐书岩等也可以坚持“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理念推行这种模式。二是创新景区开发的投资模式。我县10个A级景区均属于政府投资,但提升巩固、业态植入、经营管理等环节几乎断层,游客无法真正体会到景区的服务。可以探索“政府+企业”发展模式壮大文旅产业,把一些景区推向市场,吸引相对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现有景区的运营与管理,不仅盘活资源还可以提升景区的品质。广安市组建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的模式,重点运作了华蓥山、小平故里、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十分成功。三是创新产业发展的配套模式。鉴于目前文旅产业发展中相关的基础配套不足,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现状,全县可以规划设计以县城为中心的东西南北4条旅游大通道,引进社会资本建设集旅游服务、旅游厕所、文创商品展示、应急救援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驿站。与此同时主干道按照旅游公路标准改建,这样可以实现城区到景区到村庄的自然过渡和无缝连接,也避免了全域旅游规划及文旅融合的肤浅化、泛娱乐化、雷同化。四是创新业态品牌的培育模式。苍溪农特产品较多,但工艺简单、文创不足,要大胆探索。如放船台、瓦口隘等特色商标,可以打造如成都“宽窄”一样的品牌。破除传统景区的约束,引入“1P”理念(知识产权,其核心基于内容),打造一批网红产品,实现对阆中、剑阁游客的“截流”。如西安永兴坊的“摔碗酒”、重庆“穿楼轻轨”“洪崖洞”、济南宽厚里“连音社”等,实现一个网红景点带火一座城市。
感谢您对我县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
苍溪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局
2022年2月14日